行业动态

县域医疗,IVD的下一个战略高地!

1月12日下午3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有关情况。这是国家卫健委2024年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这也是《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后不到半个月时间的一次政策解读会。

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

这不是国家第一次对紧密型医共体的正式文件,从时间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正在进一步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医共体建设。

政策支持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首次提出组建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并确立了16字方针: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通过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分工,有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的下沉的分级诊疗模式。

文件首次提出区域检验中心概念:整合二级以上医院现有的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开放。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2017年4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因地制宜,探索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

1、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设区的市的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

2、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及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3、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根据不同医疗机构专科资源优势,以若干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同网络的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4、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大力发展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医联体内可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互认检查检验结果。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形成医联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

2021年10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明确“系统、整合、协同、县域”是“千县工程”的核心理念,目的就是做好中心建设,以县域一体化为目标,从完善医院单个科室拓展到整个医共体建设,并逐步向整个县域推进。

明确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依托县医院建设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推动不同级别类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促进县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同质化。

2022年2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医保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的通知》,强调医联体内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加强质量控制,提升同质化水平,实现结果互认共享。

2023年1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覆盖医联体各单位的远程医疗协作网,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2023年5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在全国确定了81个试点地区。

关于印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2023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坚持政府主导,科学构建县域医共体,到2024年6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明确根据成员单位能力基础,统筹建立县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统筹建立县域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中心,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服务能力。

明确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落地时间节点:

2024年6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2025年底,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2027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市场机遇

《指导意见》的下发,表明国家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政策的明确和细化,国家卫健委2024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就针对医共体建设进行全面阐述及问答,可以确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将成为医疗机构的重点工作。

1、政府主导:文指导意见表明,此次的医共体建设,由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建立,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包括中医药、疾控,下同)、医保、药监等部门及乡镇、街道和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这也是首次将医共体建设提升至政府层面主导,

选强配齐县域医共体负责人员,负责人员中要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代表。县域医共体负责人员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名,成员单位负责人和班子成员由县域医共体提名并征求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意见,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任免。

2、县级医院牵头:组建由县级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的县域医共体,明确人口较多或面积较大的县可组建2个以上县域医共体。明确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法人资格原则上保持不变。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一般应为二级及以上非营利性综合医院或中医医院,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

对成员单位单独设账、集中核算,有条件的可实行统一账户管理。加强县域医共体内部经济运行分析,严格内审管理,合理控制成本。加强药品耗材管理,实行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整合县域医共体现有资源,合理建立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疗质控、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管理中心。

3、资源共享:根据成员单位能力基础,统筹建立县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统筹建立县域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中心,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服务能力。

指导意见明确,进一步支持医保基金向县域内医共体和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提高县域内疑难重症诊治能力,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4、统一支付: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加强医疗费用增长率、医保报销比例、基层就诊率、县域内基金支出比例、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比等方面的考核,完善结余留用机制,结余资金作为县域医共体业务收入,健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

医共体的总额付费结余留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个是按病组(DRG)或按病种分值(DIP)等具体支付方式时,病种的支付标准和实际发生的医疗成本之间的差值。

第二个层面是年底清算的时候,医共体的总额预算指标与实际发生的医保费用之间的差值。

对中医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总额预算上适当倾斜。

IVD县域医疗

风口一:区域检验中心建设

千县工程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加速,必将催生县域医疗的快速发展。对于IVD来讲,以县为单位的区域检验中心建设也将成为机遇。目前来看,区域检验中心有以下模式:

1、依托大型综合医院检验科建立的区域检验中心,如上海松江模式;

2、具有独立法人的区域检验中心,如深圳罗湖模式;

3、ICL直接加入医共体成为区域检验中心,如金域、迪安、艾迪康、达安等;

4、体外诊断生产企业与县区医院共建区域检验中心,如安图、美康等;

当然,基于县域医疗的软件及系统支撑,也会迎来新的机会点。如信息化系统:实验室LIS系统,以及需要完成数据互联互通的区域LIS系统,检验结果互认需要的质量管理软件等。

文件解读详见:国家发文:区域检验中心迎来新机遇!

风口二:县域医疗硬件提升

对于行业来讲,更多的是IVD的县域医疗机会。

在试点省份中,部分省份明确了实施的节点要求:

河南省提出:到2025年,省内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要新增162所,其中,新增县级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达到70所;

河北省要求,到2025年,全省至少7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水平;        

湖北省要求,到2025年,100家左右的县医院达到三级水平

对于IVD行业而言,县级医疗机构建设,可以释放更多的市场机会,也会增加市场体量上升。对于检验科而言,硬件设备需求是最直接体现: 

千县工程建设要求:

检验科:血凝仪、电解质分析仪、基因扩增仪、血流变仪、糖化血红蛋白仪、特种蛋白分析仪、血培养仪、尿中有形成分分析系统、细菌/药敏鉴定仪、电泳分析仪、流式细胞仪、血球分析仪 (五分类)、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自动化学发光仪、血气分析仪、急诊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物安全柜,微量元素分析仪

病理科:快速冰冻切片机、病理石蜡切片机、自动组织包埋机、自动组织脱水处理机、免疫组化仪、光学显微镜,可在数量上适当增加

次中心建设要求:医疗设备配置方面:原则上至少配置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彩色B超机、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血凝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救护车。

文件解读详见:县域医疗:IVD的下一个主战场!

风口三:SPD建设       

其次,以县为单位的SPD建设,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从目前SPD的发展来看,行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期。

耗材零加成、技耗分离收费、降低耗材占比及医保DRGs结算模式,改革等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倒逼医疗机构合理管控成本,通过精细化管理方式提质增效,医疗机构“降本增效”诉求愈发强烈。

对体外诊断供应链来讲,医院对于供应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高标准下的高淘汰率,正在倒逼企业以及经销商加速自我变革升级。与中小企业的窘境相比,大型流通企业的发展也在医院的高标准之下更加如鱼得水,加速跑马圈地。因此,耗材和检验试剂的SPD服务模式成为耗材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工具。

由于集采的扩围,IVD带量采购产品的配送成为常态,而叠加上千县工程和紧密型医共体的政策风口,SPD模式将迎来爆发。

相比检验中心而言,SPD模式更适合IVD渠道的整合。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发布的2023中国医疗器械SPD重点企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SPD运营商,项目主要分布在山东和上海两地,其中山东、上海、广东排名前三,沿海地区发展相对较快。

而SPD运营中,71%的项目覆盖IVD产品,截至2022年底,SPD一共有852家运营,而这个数字,在2023年将会增加300家以上,整体超过1000家大关。

文件解读详见:医疗行业哀嚎一片,资本市场却人间清醒!

写在最后

无论是1233家县医院的“千县工程”,还是基层能力提升,或是828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其目的很明确,就是推动或整合资源,向县域向基层下沉,发挥县医院的“龙头”作用,也做好县域健康“守护人”。

县级医疗机构作为县域龙头,承接县域内的所有医疗工作,也是县域医疗水平最直接的体现。而国内2800多个县,县医院、中医院是国内体量最庞大的市场份额占有者,也是每个厂家的必争之地。

对于广大医疗器械厂商、经销商而言,乘势而起的县级医院市场是不容错过的绝佳市场。在县级医院升三级医院已成主流的趋势之下,对医疗设备和耗材的需求与日俱增,势必会有更多县级医院迎来设备扩张潮。

可以预见,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之下,未来三年内必将有大批县级医院实现突破晋升三级医院。而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能力提升以及县域SPD建设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而县域医疗,必将成为IVD厂家的下一个主战场!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316495669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