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专家谈,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流程

2023年入冬以来,全国各地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此轮呼吸道传染病呈现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并常伴随多重感染。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尤为相似,为临床诊疗带来困惑。为进一步提升医务工作者及工作对儿童呼吸道疾病的认识,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徐保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瀚旻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曹玲教授接受专访,就儿科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及诊疗分享宝贵经验。本文整理访谈精要如下,以飨读者。

呼吸道感染疾病.jpg

徐保平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呼吸疾病研究室主任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组长、疑难少见病协作组组长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呼吸学组组长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院中心儿童哮喘行动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第二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第二届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生物诊断技术分会常委等

论坛报: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均呈现季节性流行,目前我国冬季流行的主要呼吸道病原体有哪些,它们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分别是什么?

徐保平教授:冬季是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其主要的呼吸道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等病毒,以及支原体感染和部分细菌感染。这些病原体的流行趋势有所不同。

流感病毒在北方地区主要是冬季流行,而在南方地区则主要在夏季流行,有些地区会出现一年两个流行高峰。支原体感染主要在秋冬季节流行。了解这些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有助于医务人员和患儿家长更好地认识病原体。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部分情况下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了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的流行特征和传播途径对于防控这些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报: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作为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流感症状如何?可否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进行鉴别?作为本领域的权威专家,可否请您分享一下儿童流感的规范诊断流程?

徐保平教授:流感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两部分。

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而呼吸道症状则主要表现为咳嗽、流涕、打喷嚏等。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相比,流感病毒感染后全身症状更为明显,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流感的病程进展较快,感染后很快出现临床表现,主要以高热为主要,这些特点有助于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流感首先要与普通感冒进行鉴别,普通感冒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且病情进展较慢,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而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其次需要与新冠病毒感染进行鉴别,新冠病毒感染与流感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全身症状如乏力、肌肉酸痛等,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相似,因此在鉴别诊断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可能需要依靠病原学检测来鉴别。对于流感的规范诊断流程,首先要了解是否有流感样症状,特别是在流感高发季节。流感样症状包括体温≥38.5°的发热,以及是否有呼吸道症状。对于存在上述表现的孩子,应进一步了解流行病学史,如是否接触过流感患者等。流感样症状加流感流行病学史可以临床诊断流感。确诊流感需要进行流感病原学检查,如流感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则可诊断流感。

论坛报:规范的病原学检测有利于对患儿的精准诊疗、改善预后等,请问徐教授,目前临床病原体的检测手段有哪些?不同应用场景应选择什么样的病原学检测方法?

徐保平教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呼吸道病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培养法、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

培养法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且对培养基和条件要求较高,不适用于病毒和支原体的临床检测;抗体检测一般需要进行双份检测,在疾病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如果恢复期抗体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增高有意义,通常间隔两周进行。单份抗体检测阳性多数情况下不能做病原学诊断;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目前都有快速检测试剂盒,可在15分钟到1小时内提供结果,适用于门急诊和住院病人,也有一些家庭试剂盒供患者自行检测;另外,针对重症患者,还有床边检测方法可供使用。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可以考虑使用多重核酸检测方法,多重核酸检测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提高检测效率。

选择合适的病原学检测方法需考虑到检测的紧急性、准确性以及适用场景,核酸和抗原检测在目前临床应用中较为常见。

刘瀚旻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时间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主任,

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

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医

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及肺血管疾病协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儿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

儿科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药学会儿童药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妇产医院分会及儿童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试题开发

专家委员会专业组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

委员会儿科学分会委员

四川省优生托育协会会长

四川省医学会副会长及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及儿科医师分会会长

成都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儿科杂志》等杂志编委

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四川省、成都市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主译、参编专著15部,培养研究生50余名

论坛报:儿童呼吸道感染可能是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单一病原体感染,也可能是混合感染,针对本次冬季流行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请问刘教授,面对不同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流行,临床医生分别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法呢?

刘瀚旻教授:对于这种反复出现的感染性疾病的流行,医生首先需要注意鉴别诊断及判断是否存在急性感染的可能性。因此,我们通常通过实验室检查来明确感染的类型,如鼻咽试纸检测、抗原或者抗体检测等方法,以快速确定病原体类型。一旦确定病原体,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流感病毒感染,目前已有一些针对性药物,如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等。对于新冠病毒感染,我们也有一些相对有效的药物。除此之外,一些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感染,虽然没有特效药物,但通过中成药和对症治疗,大多数患儿往往可以迅速康复,因为这些病毒感染大多数都是自限性的,病程约为五至七天。在儿科领域,还有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病毒是呼吸道合胞病毒。目前针对该病毒感染的药物研究正在进行中。除了病毒外,肺炎支原体也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肺炎支原体感染呈现出相对规律的季节性流行,不断在全球引起不同规模的流行。2023年,我国儿科确实面临着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尽管肺炎支原体感染本身是自限性的,但在2023年底出现一些重症病例,除了可能存在耐药菌株的感染外,混合感染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当儿童出现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首先需要通过微生物检查迅速明确可能的感染类型。一旦确定,就可以采用针对性药物治疗,并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当相关检查无法确定特定病原体,可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推断出可能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并采用相应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家长的配合也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如果治疗有效,孩子的症状会明显改善,如果没有改善,就需要再次就医,以寻找新的诊断线索。

论坛报:肺炎支原体作为常见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症状为何?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鉴别点为何?作为本领域的权威专家,可否请您分享一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规范诊疗流程?

刘瀚旻教授:肺炎支原体是人类面临的最小病原微生物之一,其肺炎感染表现与其他肺炎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临床症状。临床上难以单独凭借症状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但在支原体肺炎的流行季节,可首先考虑此感染。通过实验室检查,如鼻炎试纸、血液检查等,可以相对明确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住院等情况下,可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获取相应标本进行确诊。此外,近年来,推荐检测肺炎支原体基因是否存在耐药基因,以指导临床用药。

因此在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时,一方面需要注意鉴别诊断,因其临床表现与其他肺炎相似,另一方面需要依赖病原学方法的诊断。

论坛报:近期,儿童各种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逐渐增多,面对这种形势,目前的检测方式需有哪些针对性策略?

刘瀚旻教授:在医学角度上,我们往往会遵循一元论的思路,即疾病通常由单一原因引起。然而,在实际临床中,每个患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尽管症状相似,但引起症状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以肺炎支原体为例,尽管其感染一般是自限性的,但近期发现其重症病例增多,与往年经验不符,这引发了我们对混合感染的关注。

根据我们牵头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对重症肺炎支原体患儿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获取肺泡灌洗液标本分析,发现大约50%的患儿为混合感染,其中包括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病毒感染(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的混合感染。因此,面对混合感染,我们需要了解每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以判断是否可能是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导致的症状。这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是个挑战,因为每个患儿的个体差异都需要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总的来说,对于儿童混合感染的呼吸道病原体,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认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2023年底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事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并适应变化。

曹玲 教授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及学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儿科呼吸治疗协作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委会儿科学组委员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委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项目5项,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80余篇

主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儿童哮喘、呼吸道感染、呼吸睡眠障碍、儿科慢性及疑难呼吸系统疾病及呼吸治疗等

论坛报:早期准确的呼吸道病原学检测非常重要,当儿童出现呼吸道症候群症状后,进行病原学检测有何意义?

曹玲教授:儿童出现呼吸道症状后进行早期准确的病原学检测非常重要。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早期明确病毒种类对患儿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常见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目前,针对不同病毒感染可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流感病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已有明确药物可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炎症可采用雾化吸入干扰素等治疗方法;对于腺病毒感染,尽早进行清热解毒类的中药治疗可明显缓解,但一旦感染严重并涉及下呼吸道,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支原体感染早期感染可给予药物治疗,可明显抑制其进展。因此及早确定感染类型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疾病治疗时间。

在细菌感染方面,尽管门诊无法进行细致的检测,但通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以及 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从而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助于病情良好的控制。

综上所述,病原学检测对于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早期准确的检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对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意义重大。

论坛报:人类偏肺病毒作为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其感染症状为何?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鉴别点为何?作为本领域的权威专家,可否请您分享一下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后的规范诊疗流程?

曹玲教授:人类偏肺病毒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相似,包括发热、咳嗽,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喘息,个别患者可能会发展为支气管炎或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然而,单凭临床症状很难确定为偏肺病毒感染,因为其临床特点并不突出。这就凸显了进行病原学检测的重要性。

目前,尚无治疗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特效药物,因此,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我们通常会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同时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比如使用退热药物、平喘药物以及祛痰药物等。一般来说,偏肺病毒感染的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良好。但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免疫受损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的关注。

论坛报:在精准诊疗时代,完善的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对于患儿的诊疗及预后有哪些帮助?

曹玲教授:完善的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对患儿的诊疗及预后有诸多帮助。首先,通过明确病原,医生可以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诊疗方法,使疾病的治疗更加精准有效。

其次,完善的病原学检测可以明显减少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患儿出现高烧可能会被过度使用抗生素。然而,如果有明确的病原学诊断,比如确认患儿为病毒感染,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这对于防止抗生素滥用,延缓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非常重要。

此外,通过精准的治疗,可以加速患者的痊愈过程。举例来说,如患儿确诊为支原体感染,选择正确的药物治疗会更有效果。相反,如果误选了不适用于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可能会延长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效果。

因此,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精准的病原学检测对于诊断和治疗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实现对症治疗,减轻抗生素滥用,还可以加速患者的痊愈过程,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都具有积极影响。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316495669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